煤泥烘干設備配制水煤漿要使煤與水能混為一體,至少必須使煤粒能全部為水所浸沒。通常情況下,煤粉中顆粒間往往存有較多的空隙,水首先要將這些空隙充滿才可浸沒全部煤粒,所以耗水量大,難以做成高濃度水煤漿。為了提高制漿濃度,必需使煤的粒度分布具有較高的堆積效率,即顆粒間空隙要少。其中涉及兩項技術,首先是要能判定什么樣的粒度分布才具有較高的堆積效率;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據給定的煤炭性質與粒度組成,制定合理的制漿工藝、選擇磨碎設備的類型、設計磨機的結構與運行參數,使產品能達到具有較高堆積效率的粒度分布。
煤炭的主體是有機質,它是結構十分復雜的大分子碳氫化合物。這些有機質的表面具有強烈的疏水性,不易為水所潤濕。細煤粉又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,在水中很容易自發地彼此聚結,這就使煤粒與水不能密切結合成為一種漿體,在較高濃度時只會形成一種濕的泥團。所以制漿中必需加入少量的化學添加分散劑,以改變煤粒的表面性質,讓煤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,防止煤粒聚結,并提高水煤漿的流動性,便于煤泥烘干設備的汲取。由于各地煤炭的性質千差萬別,適用的添加劑會因煤而異,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煤漿是一種固、液兩相粗分散體系,煤粒容易自發地聚結。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,容易發生沉淀。為防止發生硬沉淀,必需加入少量的化學添加穩定劑。穩定劑一方面使水煤漿具有剪切變稀的流變特性,即當靜置存放時水煤漿有較高的粘度,開始流動后粘度又可迅速降下來;另一方面是使沉淀物具有松軟的結構,防止產生不可恢復的硬沉淀。這樣配制的水煤漿具有高質量的特點,對于煤泥烘干設備的利用和資源的使用有很大的好處。